2024/01/11

 

教具名稱:百變電路材料包

價格:
原價320元,特價260元。
配件明細:

1.電池盒(附開關)*2個;  2.電池(3號碳鋅)*4個;  3.馬達*2個;

4.燈泡*1個;  5.燈泡座*1個;  6.電線(20cm)*2條;

7.電線(20cm)*2條;  8.迴紋針*4支;  9.風葉片*1片;

10.不鏽鋼鐵絲*2條;  11.小木塊(5cm)*1  12.塑膠瓦楞板*2片;

13.LED(紅、綠和黃各1)*3個;  14.電阻*3個;  15.教材(課本)*1本。

商品簡介:

豐富的電學材料包,不論小朋友想DIY電風扇、震動機械蟲、紅綠燈、手電筒和玩電路遊戲。或是老師想教學電路導通、串並聯、短路等實驗,都可一次滿足所需。

 

充足的電路組裝零件,可變化組合出多種科學作品,用在教學,用在小朋友延伸探索,都非常合適。同時免去奔波文具行、材料行、五金行採買零件的苦惱。

  本材料包特別提供參考教材,老師可以依此配合教學,家長也可帶領小朋友以按圖操作,學習基礎電路觀念,是超值又實惠的材料包。

  備註:

1.組裝時建議自備剪刀、膠帶、橡皮筋或熱熔膠等工具。

2.附教材(課本)一份,歡迎教學單位大量訂購,優惠中。






2023/03/28

 科學小玩具潛水夫,製作很簡單,原理有深度,遊戲多樣化,親子互動大半天也不膩 !


製作方式:
1.將3ml塑膠滴管剪裁,取頭部備用(亦可用筆蓋、吸管、小氣球等替代)。
2.在塑膠滴管上增重(套螺帽、纏鐵絲、包油土等皆可),使其重量可以讓滴管微微浮起,就完成了潛水伕。
3.把潛水伕放入裝滿水的寶特瓶中,用力擠壓瓶子讓潛水伕下沉。 若潛水伕不易下沉,則需增重,直到壓寶特瓶時可順利下沉為止。

科學原理:
1.開放型潛水伕~(潛水伕沒有密封)
擠壓寶特瓶時,因水無法被壓縮,因此水受力而湧入潛水伕體內擠壓空氣。此時,潛水伕體積不變,但重量增加,最後在重量>浮力之下而下沉。
2.封閉型潛水伕~(潛水伕完全密封)
擠壓寶特瓶時,因水無法被壓縮,因此水受力擠壓裝有空氣的潛水伕管身。此時,潛水伕體積變小,但重量不變,最後在浮力<重量之下而下沉。
3.寶特瓶有無裝滿水,會影響用力時,是否容易下沉的效果。
4.潛水伕的重量會影響下沉時,所需力量的大小。越容易下沉,上浮的力量越小,越不容易下沉,上浮的力量越大。 若上浮力量越大,則越有利玩深水挖寶遊戲。




遊戲規劃:
1.控制懸停~
控制讓潛水伕懸浮在寶特瓶的某範圍內,看誰停留的時間最久。
2.深海挖寶~
在潛水伕身上纏上有勾的鐵絲,在寶特瓶下方放置可被勾起的小物,控制潛水伕下沉勾取小物。(可參考本影片)

後記:
潛水伕的科學影片甚多,但大多沒有將科學原理說清。 看似製作簡單的小科學教具,但"眉角"很多,需要很大耐心製作和調整。
在教學上,我們累積20多年的經驗,教具幾經多次改良,以最精準和簡便的方式製作。 配合教材的引導,有原理說明,有討論學理,有歸納重點,訓練小朋友觀察記錄、解釋科學現象等科學素養。

2022/12/22

 CH6原子論

組成萬物的粒子為何,自古以來人們好奇地無盡探究。從電子、質子到中子的發現,諸多科學家共同譜寫了一篇精彩的原子內部結構發現大作....國中G8-1-C6物質的基本構造-補充教材

一、道耳吞-原子論

  古代希臘哲學家留基伯(Leucippus)和他的學生德謨克利特(Democritus,460-370BC)認為物質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(atom)所組成。他們認為原子是堅硬的,有一定的形狀和大小,並且永恆存在,不能孳生也不會消失,可經由結合、分離再重新組合而形成各種物質。

英國科學家道耳吞(John Dalton,1766-1844)於1803~1804年在英國皇家學會作關於原子論的演講,其中全面闡釋了他的原子論思想。其要點主要有四:

1.一切物質都是由微小粒子所組成,這種粒子不能再分割,並稱之為原子。

2.相同元素的原子,其原子質量與原子大小均相同;反之,不同元素的原子,其質量與大小則均不同。

3.不同的元素化合時,這些元素的原子按簡單整數比結合成化合物。

4.所謂化學反應,是原子間以新的方式重新結合成另一種物質,反應過程中,原子不會改變質量或大小,也不會新生或消失。

儘管從現在的觀點來看,道耳吞的觀點是非常簡潔而有力的,但是由於缺乏實驗證據和道耳吞的表述能力不佳,這一觀點直到20世紀初才被廣泛接受。


二、湯木生-發現電子

J.J.湯木生(Joseph John Thomson,1856~1940)自小聰明勤奮,14歲就進入歐文斯學院學習工程學。1876年獲助獎學金進入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順利畢業。1883年J.J.湯木生被三一學院聘為物理學教授,第二年接任卡文迪西實驗室主任,當時年僅28歲。實驗室在他長達35年的領導之下,培養了55位大學教授和7位諾貝爾獎得主。湯木生本身由於發現電子,開啟了原子內部的世界,和對氣體放電理論做出重大貢獻,於1906年獲頒諾貝爾物理獎。同時,他還成功地從氖-20中分離出氖-22,是第一位發現同位素的人。

1890年起,湯木生帶領學生開始研究陰極射線。他發現射線細束,通過正、負電極時,會朝向正極偏向運動。因此結論出:「陰極射線是高速運動的負電粒子」,隨之將此微粒稱為electron,也就是如今我們所熟知的「電子」。

道耳吞的原子說,認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,所以當阿瑞尼士提出解離說時,當時許多人認為原子既然不可分割,怎麼能帶電?直到1897年湯木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,且證實電子是原子的一部分,才解開這個疑問。湯木生認為原子為一球形,充滿了相同數目的正電荷與帶負電的電子,也就是聞名的「葡萄乾布丁模型」。但是隨科學的進展,更多有關原子的組成逐漸揭開,原子的模型也逐一修正。


三、拉塞福-發現原子核和質子

俗話說名師出高徒,湯木生的學生拉塞福(Rutherford, 1871~1937)以α粒子,也就是沒有電子的氦原子(4He2+)對準金箔轟擊,得到驚人的結果,再次改變了人們對原子的認知。

拉塞福以氦原子核轟擊金箔的實驗發現,大部分的α粒子都直穿而過毫無受到阻攔,但卻有少部份會產生大角度彈開。他推論金原子的內部中,大部分區域應該空蕩無物,並且有一個質量密集的硬核。此一推論,和湯木生的葡萄乾布丁模型相違背,但他仍相信自己的散射理論,要比老師的更具合理性。因此,拉塞福認為原子的中心是帶正電的原子核,有如太陽;而周圍電子則是散布在其外圍。整個太陽系有如原子的大小,大部分都是空蕩無物的空間。


四、查兌克-發現中子

查兌克(James Chadwich, l891~1974)就讀曼徹斯特中學時,成續優異,熱愛數學和物理,畢業後跟隨拉塞福進行放射性研究工作。1932年,居里夫婦發現用粒子轟擊鍍元素時,鍍會放射出穿透力很強的不帶電的粒子。查兌克隨後用卡文迪西實驗室的優越條件,重複了同樣的實驗。結果發現這種穿透力很強的粒子,是具有和質子相同質量的新粒子,也就是「中子」。為此,他獲得了193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。中子的發現合理的解釋,為什麼當元素按質量遞增順序排列時,原子的質量比原子序遞增得更快。例如碳原子序6,但質量數12;氮原子序7,但質量數14。查兌克的研究發現,具有相同質子數目的同一元素,會有不同數目的中子,也就是同位素。例如氯原子中的氯-35含有17個質子和18個中子;氯-37含有17個質子和20個中子。因為它們核外電子的數目和電子的排列一樣,都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。

二戰前期,查兌克在英國致力於鈾的分離工作,1943年他率領一批科學家前往美國參加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。由於查兌克的傑出成就,1945年被封為英國爵士,往後的研究中貢獻在英國的核能發展和諸多粒子物理研究方面。


五、波耳-提出電子能階原子模型

拉塞福門生中英髦輩出,其中最著名的莫屬被譽為量子力學之父的波耳(N. Bohr,1885~1962)。

波耳根據原子吸收或放射光透過稜鏡分光的分布譜線,解決了拉塞福模型的穩定性問題,進而建立新的原子模型。後來波耳從斯塔克的著作,學習了價電子躍遷產生輻射的理論,於是很快就寫出了著名的《原子構造和分子構造》三篇論文。奠定了波耳在科學領域中的大師地位。

1922年,波耳由於對於原子結構理論的貢獻,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。1997年IUPAC正式通過將第107號元素命名為Bohrium,以紀念波耳。

六、素養培訓練習

一、道耳吞提出的原子論要點,以目前對原子構造的了解,有哪幾點需要做修正?

答:1.原子中還有更小的粒子,例如電子、質子和中子等。

2.相同元素的原子,質量可能不同;反之,不同元素的原子,質量可能相同。


二、湯木生的研究發現氖-20和氖-22,雖是相同的原子,卻有著不同質量。請問氖-20和氖-22原子中的質子和中子數分別為何?兩者關係又稱為?

答:氖-20:質子數10,中子數10。氖-22:質子數10,中子數12。兩者為同位素。


三、如右圖,有一個A粒子,當通過一組上負下正的電極板時,出現向下彎曲的運動。可判斷A粒子的帶電性為何?

答:帶負電。


四、α粒子就是不帶    電子    (中子;質子;電子)的氦原子,可寫成  4He2+  (2He2+;4He2-;4He4+),也就是氦原子核。由此可知α粒子是個帶   正   (正;負;不帶)電的粒子,因此若將α粒子通過上圖一裝置的電極板時,會出現    向上    (向上;向下;不會)彎曲的運動。


五、拉賽福在散射實驗中使用金箔,其用意可讓α粒子通過極少層的金原子,將有利實驗結果的推測。請問使用金元素的原因,是因為金元素具有何種物理特性?

答:元素中最佳的延展性。


六、拉賽福使用α粒子轟擊金箔的實驗中,他觀察到什麼結果,讓他推測原子的構造中,其實大部分都是空蕩無物的空間?同時他發現少部分的α粒子會大角度的散射,因此讓他推測原子中有個很硬且帶正電的東西,這個東西就是如今我們所稱的?

答:大多數的α粒子毫無被阻攔通過金箔。原子核。


七、當發現電子和質子之後,科學家對元素按質量遞增時,對原子的質量總是比原子序遞增得更快感到疑惑,推測原子核內可能存在另一種粒子。例如碳原子序6,但質量數12;氮原子序7,但質量數14。請問這個粒子的帶電性與名稱為何?

答:不帶電。中子。


八、查兌克的研究發現,具有相同質子數目的同一元素,會有不同數目的中子,也就是    同位素    的概念。例如氯原子中的氯-35含有17個質子和  18  個中子,質量數35;含有17個質子和20個中子的氯,質量數  37  。因為它們核外電子的數目和電子的排列一樣,都具有相同的    化學    性質。


九、現今對原子構造的了解,集合了眾多科學家的努力成果,請依照時間順序,排列出原子、質子、電子和中子的發現順序。

答:原子→電子→質子→中子。


十、類似行星圍繞太陽運行的概念,以帶正電的原子核為中心,外圍由電子分布的殼層構造,是     波耳     (湯木生;查兌克;波耳;拉賽福)科學家所提出的原子模型概念。


2022/11/29

CH3都卜勒效應

   夜晚的星空為什麼是黑的? 這可不是無腦問題,而是曾經困擾科學家上百年弔詭悖論。 從波的基本觀念開始,到認識都卜勒效應,再解開奧伯斯悖論。一個生活中的現象,竟然可應用到解開宇宙起源之謎....國中G8-1-C4光-補充教材

 一、波的基本觀念

    波在相同的介質中傳播,不管波的頻率如何改變,波速不變。因此根據波速(V)=頻率(f)×波長(λ)的關係來看,發出波的頻率越大,波長越小;發出波的頻率越小,波長則越大。波若通過不同介質時,波速改變,但頻率不變。因此,波通過的介質使得波速變快時,波長會變大;通過的介質使其波速變慢時,波長則變小。

二、都卜勒效應

    奧地利物理學家都卜勒1842年研究發現,波源和觀察者
若有相對運動時,觀察者接收到波的頻率與波源發出的頻
率並不相同。如果波源朝向觀測者運動,頻率變大,波長
變小;如果波源背離觀測者運動,頻率變小,波長變大。
總結以上的現象,稱為都卜勒效應(Doppler effect)。例如:
從遠方急駛過來救護車,人們可聽見警笛聲變得尖細,也
就是聲音頻率變高,此時聲波波長變短。當救護車從身旁
呼嘯而過時,警笛瞬間變得低沉,此時頻率變低,同時波
長變長了。

    都卜勒效應不只應用在聲波,19世紀中起就被天文學家廣泛運用在觀測天體運動方面,因為光具有波動性,同樣適用都卜勒效應。1848年法國物理學家斐索在觀測恆星的波長後,曾提出這樣的觀點,假設有一恆星如果遠離我們而去,觀測該恆星的光波長會得到較長的結果,而且遠離的速率越快,波長越長。現今我們已知可見光中的紅光波長較大,藍光波長較短,因此光波長變長的現象就被稱為紅移;反之,如果光波長變短的現象,則稱為藍移。

三、夜空為什麼是黑的

    1826年德國科學家奧伯斯提出一個問題:「為什麼晚上的天空是黑的?」。假設宇宙空間無限,星星有限,在引力的作用之下,星星應該會逐漸聚集,宇宙走向塌縮才是,但此假設卻與現況不符。因此,改變假設為宇宙空間無限,星星也是無限。但依此觀點太空中應該布滿星光,夜空應該是光亮而不是黑暗才對。顯然這兩種假設相互矛盾,無一定論,我們就將此稱為「奧伯斯悖論」。

    1927年比利時天文學家勒梅特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設,宇宙是可能是由宇宙蛋經由爆炸而形成的。所有星星如果經由爆炸,而彼此由一點向外擴張,那麼宇宙間就會處在膨脹的狀態,且星星卻是有限的,就可合理的解釋奧伯斯悖論。但畢竟是假設,仍需以科學證據說服眾人。幾年後科學家哈伯用望遠鏡觀測太空,發現諸多恆星的光波中都有紅移現象,這成為支持勒梅特觀點的重要證據,同時也奠定了宇宙起源於大爆炸(大霹靂)一說。

四、素養培訓練習

1、賽車場上急駛的賽車,會聽到轟隆的引擎聲,在靠自己越近時,音頻變      (高;低);當離自己越遠時,音頻變      (高;低)。此現象在科學中,稱之為    都卜勒    效應。

 2、生活中聽到遠方急駛靠近的救護車鳴笛聲,其聲波的波速(V)、頻率(f)和波長(λ)三者的變化情形為何?

答:當救護車靠近時,波速不變(因為同介質之下),頻率變高(),波長變短()

 

3、科學家運用科學方法,合理推測宇宙起源於大爆炸(Big Bang),並且持續不斷的膨脹當中。其中有力的證據要歸功於哈伯在觀測諸多星體之後,得到所有星光都有紅移現象。請解釋什麼是紅移現象?

答:


4、在牛頓發現色光之後,Herschel 以溫度計測得紅光以外的光卻有著更高的溫度因而發現紅外線。Ritter 從沖洗相片中發現,紫光以外的光依舊能讓相片顯影因而發現紫外線。最後,由馬克斯威(Maxwell)的研究,統整了包含可見光與不可見光(如紅外線、紫外線、X光、電磁波),成為我們所說的光譜和電磁波(Electromagnetic Spectrum)

           光譜中,紅光波長約700nm(7000 Å),紫光波長約400nm(4000 Å)。紅光溫度較高,頻率低,因此穿透力弱,可用來保溫或加熱;相反的,紫光溫度較低,頻率高,因此穿透力強,可用來消毒殺菌。試回答以下問題:

(1)紅光波長700 nm(奈米)=7000 Å(),由此可知,Å()nm(奈米)都是   長度   單位,且1nm(奈米)=  10  Å()1 Å() =   10-10   (m)

(2)根據波速(V)=頻率(f)×波長(λ)的關係式,若一紫光波長400nm,速率每秒30萬公里,試計算出紫光的頻率為何?

答:3×108=f×4×10-7  f=7.5×1014 (Hz)

 (3)從上圖中可知,X光或輻射線的波長比紫外線更    ,因此可知在光速不變之下,頻率更    ,穿透力更強。如果人體在沒有防護之下接觸多了,可能會引起細胞的病變而生病,甚至罹癌。


參考資料:

1.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

2.CASE講座,18-1:太陽系的前世今生/張中白教授主講


請引用出處,歡迎教學單位分享與使用。


--探索科學教育中心--

 

 






熱門訊息

  教具名稱: 百變電路材料包 價格: 原價320元,特價260元。 配件明細: 1. 電池盒 ( 附開關 )*2 個;   2. 電池 (3 號碳鋅 )*4 個;   3. 馬達 *2 個; 4. 燈泡 *1 個;   5. 燈泡座 *1 個;   6. 電線 ( 紅 20cm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