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國小 - G3上課照片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國小 - G3上課照片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2/11/03

 國小G3~G4教材說明與上課照片 

國小三、四年級在兒童認知發展中進入較為成熟的具體運思期,對事物已有較佳的邏輯思考與推理能力。因此,課程目標除了引發興趣,同時著重觀察記錄與生活體驗的連結。在課程內容中,除了大量的實作,更加強探究過程,訓練學生能測量與計算觀察實驗所得數據。教材的設計上,以輔助性的提示問答鷹架,引導學生針對實作後進行推理分析,並利用較簡單的方式描述其發現或成果。如此地學習模式呼應十二年課程綱要的核心理念,並與PISA強調科學素養能力中的「科學地解釋現象」和「科學地詮釋資料與證據」謀合。

 教材內容的編撰包含了「教學目標」、「實作+探究」、「科學大道理」、「生活小常識」、「科學博視」和「素養培訓讚」等部分,功能說明如下:

「教學目標」以條列方式載明,一目了然該單元的教學核心與學習重點。

「實作+探究」從實驗項目和操作步驟可了解實作的目的與方法。從紀錄圖表可知道實驗數據和資料。從結果與討論和結論來增進推理分析能力。對於強化探究能力和多元觀點思考幫助甚多,是培養科學素養的重要核心。

「科學大道理」歸納學習內容的重點,可藉此掌握相關科學原理或知識。


「生活小常識」連結與生活中關聯的現象或事物,對豐富生活經驗與應用在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極大幫助。

「科學博視」為補充性的相關知識,助益延伸學習,豐富科學認知。


「素養培訓讚」透過作答的練習立即複習,並檢測學習成效厚植科學素養力。

 

科學教育應以嚴謹的科學方法從探究和實作出發。課程教學內容不該只是組裝材料包,近似勞作地完成科學教具為目的。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,學童在我們規劃的課程中,實作方面有助自主思考、解決問題和得到樂趣;探究過程訓練推理論證、分析發現和提升科學認知;科學態度方面則養成了思考和探究習慣。如此形塑的科學素養,自然地樂觀、積極與自信的面對未來瞬變時代的考驗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2021/11/13

G3-1-U9 甲殼一族~蝦與蟹 🦐


1.同屬於甲殼動物的蝦和蟹,都有10隻腳,人們雖然常吃,但未必真的夠了解它們。這一堂課就來近距離觀察,並且更一步認識它們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吧!

2.沒有深入了解,還真不知蝦子的腳還分為游泳用的、走路用的和逃跑用的。透過影片看到全世界最大的龍蝦,原來龍蝦還分為真龍蝦和螯龍蝦...

3.不說還不知道,螃蟹腹部的生殖交接器原來是和蝦子的腹部一樣,只是演化成短尾狀。還有它們的同類,歪尾類的寄居蟹。





2020/12/15

G3-1-U10 用科學方法完溶解 上課寫真

👀進入三小的課程中,這單元算是首次將實驗變因的概念,完整導入實驗中。

👀雖然所有實驗,都會嚴守用科學方法來進行,但年齡太小時,是無法理解變因控制的。  因此都由老師設定好,所以學生還不解變因是啥本單元透過溶解砂糖的實作過程,探討水量、砂糖重量、有無攪拌、砂糖粗細、水溫高低的變因中,改變其中一個來當作操縱變因,實驗記錄砂糖的溶解時間。

👉雖然實驗簡單,卻是完整用科學方法做研究的重要基本功。







👉另外,本單元連結學校自然三上第4單元溶解。因此,特別附上一份回家小實驗。  提供的5小包東西,請家長協助孩子們加入約80ml的水中,然後攪拌觀察是否溶解。  也可拿廚房中的胡椒粉、辣椒粉或洗衣粉、咖啡粉等物,延伸加強探討一番,和孩子過一個充實的科學親子時間喔!

2020/12/14

G3-1-U09 甲殼一族~蝦與蟹 上課寫真

課程單元:甲殼一族~蝦與蟹

 👀小朋友吃過蝦,但從來沒有認真解剖開來看蝦的頭胸部構造。

 👀原來這裡是心、那個是胃........。






👉知道蝦有好幾隻腳,但分類上只算10隻,這10隻是步足?還是泳足?又是在哪裡

     呢? 

  👉 和蝦同類的蟹,如何分公母,種類有比蝦子多嗎?  家長可以考考它們喔!

2020/12/13

G3-1-U8 用天平秤質量 上課寫真

👉聽過,看過天平但要實際操作很難得。怎麼校正天平,如何讀秤,為什麼砝碼不可以用手拿?

👉真的要實作體會才深刻。

 





為什麼天平是秤質量,磅秤是秤重量,箇中有道理。

很高興小朋友完成了我們指定秤重的東西,而且正確無誤。👍

熱門訊息

2025寒假冬令營 【空氣動力超跑】 招生中~

  🎉2025寒假科學主題營【空氣動力超跑】 招生囉…..🎉 👉超好玩的【空氣動力超跑🚗】 📌未來感線條外型的設計。 📌未來能源,空氣動力,環保節能。 📌模擬真實單缸單活塞的氣動引勤,透過內建的汞將空氣壓縮進缸,驅動曲軸旋轉,因此產生動力。 👀模組化的套件,自己動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