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目前家長和國一、二生的建議與觀點~
今年會考的自然科,整體上更為導向生活化、圖表化、實驗操作化、基本概念化等,也就是更符合科學素養的概念。考題拋卻了繁複的計算,連需要用上的公式也沒幾個了。雖然這已經是逐年的趨勢,也和出版社的評量、參考書或學校段考的考題,盡是複雜難解、玩文字陷阱和陳述不清等大相徑庭。但是會考就是火車頭,是國家教育政策與方向的領頭羊,學子們必須抓對趨勢與方向。別被上述有著拋不開舊有包袱的出版社,和某些補習班或學校老師給蒙蔽了,盡操弄一些會難題才是高手的錯誤觀念。
素養就是一種基礎能力,並不是講究高深技術與專業知識。根據OECD所做的PISA,在其中清楚的定義科學素養是:科學地解釋現象、評估與設計科學探究,科學地詮釋資料與證據三個向度。這是全世界對科學教育的共同目標,當然也是我國對國中基本教育的前進方向。對此我個人在碩士論文上有深入的研究與瞭解,可以自信的分享給讀者們。
國際教育趨勢引領政府政策,政府政策決定考試模式,考試模式領導教師教學,教師教學左右學生學習,環環相扣,層層相傳。但從會考的題目和平時在校段考與參考書的模考、評量來看,似乎並沒有完全同步的接軌。把公式熟記,能在題目有限的數字中,計算出解答,或在充滿語意陷阱的資訊中,只好選出最合適但又不怎麼對的答案,是目前評量卷、模擬考與學校段考仍為普遍的出題模式,更是有些補習班拿來難倒學生,做為召集優秀學生的手段。符合科學素養的考題,應該是以資訊充分揭露,並提供數字與圖表或情境,考驗學生能否做出合適判斷、詮釋與推理出結論。過程中並不太需要複雜的計算和背很多東西,這也是科學素養的核心精神。
問題來了!既然會考心測中心,都出了這麼具有指標性,領導性和符合科學素養的題目,那我們的平時教學與考試,為什麼沒有大幅的轉向呢?個人的見解認為,問題出在舊包袱和時間。一是教師、家長甚至學生,還是認為學很難的東西才厲害;再者是出版社發現出很難的題目銷路好,且素養題目很難出;第三是科學素養不好教,也不是目前補習班的主流市場。因為沒有深入研究什麼是科學素養的老師,是很難教學生科學素養的。因此,科學素養並不是掛個紅布條對外說本班教科學素養,來的學生就可以學到了。素養要薰陶,不是只有老師告訴你;素養要長時間,不是速成化;素養要不斷的討論、分析與體驗,不是多做題目的操練。就好比音樂素養不是聽了場國家級的歌劇就有了,藝術素養並不是看了世界級的美術展就具備了,道理一樣。
我們的國中教育隨著12年國教,正在轉變中。更多的在校老師進修科學素養養成師資,進而逐漸改變教學方式中,出版社也逐漸增加科學素養題型,但是家長和學生的觀念轉變是相對落後的。以上提出了很多觀點與見解,最後提供一些建議:放棄專研很難的題目吧!認定85分和100分其實一樣好的想法。將學習時間用在更廣泛性的面向上,像是聽科普演講、吸收科學新知、注意時事報導與眽動、找出有興趣的科普主題,做深入研究與討論等。雖然會考成績是現實的,上哪一所高中對很多學生是大事,對很多家長更是面子問題。但就如我常說的,上第1志願到第5、6、7志願的學校,都在學子能力表現的誤差範圍內。過了這一關,還有下一關(學測),差了幾分嘛!人生不會就這麼決定了。素養就像是複利,除了會累積之外,最後的爆發才是驚人的。
探索科學 2017/5/2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很高興您的留話,若短時間沒有回覆您,請你來電(2631-7417)喔! 感謝你~